九游会老哥俱乐部论坛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九游会老哥俱乐部论坛 > 新闻动态 > 医心向暖——老兵魏子国的热血人生

医心向暖——老兵魏子国的热血人生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1:18    点击次数:118

医心向暖

——老兵魏子国的热血人生

作者:王涛

老兵魏子国

在沂蒙山区蒙山脚下,这片承载着厚重红色记忆的土地,先烈热血融入其中,至今仍涌动着滚烫力量。1950年,魏子国诞生于此。他的父亲,一位1947年入党的老党员,曾任村农救会长,在莱芜战役、孟良崮战役的支前工作中,冲锋在前,不畏艰险,不惧牺牲。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,年幼的魏子国心中早早种下了勤劳善良的种子,一颗炽热的梦想也悄然萌芽——长大后要当兵,保家卫国。

1968年,18岁的魏子国听闻济南军区到蒙阴征兵,内心的热血瞬间被点燃。他毫不犹豫地报名,历经层层筛选,终于踏入梦寐以求的军营,来到驻守烟台海岸的济南军区独立守备36团守卫连。新兵训练时,父母的叮嘱在他耳边回响,沂蒙山人吃苦耐劳、淳朴善良的品质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;政治学习时,他全神贯注,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;军事训练中,他摸爬滚打,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;站岗巡逻时,他目光坚定,以钢铁般的意志坚守岗位。无论何时何地,他都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。凭借出色的表现,新兵训练一结束,他就被选派到卫生队学习。

在卫生队,一次在军大礼堂,全体卫生官兵聆听了,38军113师卫生科为河北农村社员张秋菊成功切除45公斤重巨大腹部肿瘤的事迹。那一刻,军医们精湛的医术深深震撼了魏子国,成为优秀外科医生、为患者解除病痛的梦想在他心底生根发芽。

归队后,他不仅是热情服务战友的卫生员,还积极参与战斗班的训练、劳动和执勤巡逻。当时,台湾当局妄图反攻大陆,时常派遣特务从海防线上偷偷登陆,伺机搞破坏。魏子国和战友们顶风冒雪,日夜坚守,时刻保持警惕,守护着祖国的安全,他也因此先后被评为五好战士,获得营嘉奖。

然而,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,魏子国最终告别了军营,回到家乡成为一名赤脚医生。不久后,山东省医学院招生的机会来临,凭借丰富的阅历和出色的表现,他顺利进入大学深造。大学所在的济南,名胜古迹众多,充满了各种诱惑,但魏子国一心扑在医学知识上。别的同学利用假日游玩,享受大学生活的惬意,他却始终在课堂、图书馆、宿舍三点一线间忙碌。他如饥似渴地学习,在医学知识的海洋里奋力遨游。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,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,备受老师表扬和同学夸赞。

1974年毕业,因成绩优异,他被分配到国家治淮委山东沂沭河东调工地医院。初到这个位于临郯两县交界处的李庄镇、毗邻沂河的医院,一切既陌生又新鲜。由于这所医院云集了一批退役老军人,所以领导看中他的成绩和当兵经历,安排他到外科工作,这正符合他一直以来的梦想。他全身心投入工作,主动前往挖河工地一线,为6万多修挖水利工程的民工送医送药。烈日下,他背着药箱穿梭在工地上,汗水湿透了衣衫,却顾不上擦拭;风雨中,他脚步匆匆,只为能尽快赶到需要他的民工身边。他耐心细致的服务赢得了民工们的信任与好评,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“贴心的魏医生”。

原临沂地区东调医院外科医护人员在门诊楼前合影,中排左3魏子国。

魏子国始终秉持着“病人需要就是他的工作时间”这一理念。无论是工作日的繁忙时段,还是深夜万籁俱寂之时,只要病人有需求,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投身到工作中。几十年来,他风雨无阻,始终坚守岗位,无怨无悔。记得有一个寒冬深夜,医院接到一位严重车祸伤者,情况危急。魏子国接到通知后,迅速从温暖的被窝起身,冒着凛冽的寒风,以最快速度赶到医院。在手术室里,他全神贯注,与死神展开激烈搏斗,经过长达数小时的艰苦手术,他累的汗流浃背、疲惫不堪,他全然不顾,终于成功挽救了伤者的生命 。而此时,天边已泛起了鱼肚白,他疲惫的脸上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

他深知关爱病人的重要性,也十分注重与患者沟通,致力于构建新型的医患关系。在日常工作中,他总是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,用温和的话语安抚他们焦虑的情绪。他坚信,医生的每一次耐心交流、每一个关怀举动,都可能成为患者战胜病魔的强大动力。有一位长期饱受慢性病折磨的患者,心理压力极大,甚至产生了放弃治疗的念头。魏子国发现后,不仅为他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,还经常抽出时间陪他聊天,给予他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。慢慢地,患者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,积极配合治疗,身体状况也逐渐好转。

老兵魏子国在社区为群众义诊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,魏子国的医术日益精湛。1976年,医院选派他到青医附院进修普外科,他如鱼得水,每天最早到科室,最晚离开,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,努力学习,虚心向专家和前辈请教。进修归来后,他将学到的新知识、精准诊疗理念和精心选择的手术模式巧妙地应用到临床实践。1978年,凭借娴熟的业务和过硬的手术技术,他被选调到市人民医院外科。

在市人民医院,魏子国对这份外科医生工作的热爱溢于言表。每天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进病房,他就已经提前一小时到达,首先去查看危重病人和手术病人。他轻轻走到病床前,弯下身子,温柔地询问患者的病情变化,用温暖的话语鼓励他们:“别害怕,我们一起战胜病魔,你一定可以好起来的。”随后便着手做术前准备,与病人家属耐心谈话,将手术相关的风险与注意事项一一说明,为第二天的手术做好充足准备。他始终坚信,良好的沟通胜过霸王条款,所以不断学习沟通技巧,力求让患者和家属安心。

老兵魏子国看望住院病人

良好的医德,是他始终坚守的底线,他时刻铭记医者仁心,凡事以患者为重。他绝不乱开检查、乱开大方子,过度检查,过度治疗,用心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。我的一位战友的爱人,乳腺出现结节,在其它市级医院检查后,被诊断为乳腺癌,需要做手术治疗。夫妻二人惊恐万分,我带着他们找到魏子国主任会诊。他仔细查看了带去的化验报告和乳腺彩超,又用手轻轻触摸乳房,随后胸有成竹地表示,这是个良性结节,无需手术,观察即可。结果十多年过去,患者一切安好。战友每当提起此事,都对魏子国赞不绝口,称赞他医德高尚、医术高超。他这种因病施治,合理精准治疗,真情为患者服务的事例数不胜数。

面对患者术前送红包的情况,魏子国也有着自己的处理方式。他深知患者送红包是希望手术能顺利进行,对此他表示理解。但他坚守原则,首先会耐心做好解释工作,拒收红包;若患者及家属坚持,为了让他们安心手术,他会先收下,待手术结束后,再将红包原封不动地退还,或者帮患者交至医院押金处。他时刻铭记医者仁心仁术,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。

日本专家在临沂突发心梗,抢救康复后,向魏子国赠送锦旗

魏子国医疗技术精湛,在临沂市口碑极佳。无论是院内院外的急危重症病人,无论何时请他会诊,他总是随叫随到。有一位邮电系统的刘姓老职工,因琐事想不开,酒饭后喝了有机磷农药中毒,在急诊科洗胃。由于病人胃里有大量的潴留食物,常规洗胃效果不佳,很快陷入昏迷。急诊科紧急请魏子国会诊,他查看病情后,当机立断决定现场开腹洗胃。这种特殊的洗胃方式前所未有,手术过程中,每一秒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,但魏子国凭借着沉稳的心态和精湛的医术,成功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。

还有一位临沂电厂的职工,违规操作龙门吊时砸伤肝脏,造成肝破裂大出血,生命垂危,被送往临沂铁路医院抢救。但因医院技术有限,又紧急请魏子国院长前往协助。经过魏子国院长长达4个多小时的奋力手术抢救,成功修复肝脏、止住出血。当时,这位患者的安危备受关注,省地两级电业主管局每日都有电话询问,因为若患者死亡,将被定为安全事故,全省十几万电力职工的安全增资奖便会泡汤。最后经过魏子国院长的密切用心跟踪治疗观察,患者很快康复出院,全省电力职工人均增长了一级工资,皆大欢喜,这一切都得益于魏子国的高超医术和高尚医德。

国际友人参观手术照片;右1魏子国

凭借卓越的医术和敬业精神,魏子国逐步成长为医院的中流砥柱,担任了副院长一职,同时成为外科学科带头人。但他深知,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,要推动沂蒙山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,需要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。于是,他甘为人梯,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年轻医生。他常常在手术台上耐心指导,从手术步骤的讲解到突发状况的应对,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;在日常教学中,他鼓励年轻医生积极思考、勇于实践,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。他常说:“你们是沂蒙山区医疗事业的未来,一定要努力,要让更多患者受益。” 魏子国时刻铭记“医者仁心仁术”的祖训,努力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。在他心中,百姓的健康大于天,医生的责任重于泰山。

为了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,他从未停止过提升自己的脚步。在搞科研方面,魏子国付出了诸多心血。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查阅大量国内外医学文献,关注医学前沿动态。针对临床上遇到的一些疑难病症,他积极开展科研项目。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,一次次突破医学难题。他带领团队开展新技术、新项目,不断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。

在医院“三.八妇女节”庆祝会上,魏子国代表院党委发表慰问讲话

1983年,他成功开展右半肝切除术;1987年,成功开展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;随后又成功开展远端脾肾静脉吻合术等,填补了临沂市多项医学空白。1990年,他成功开展了布加氏综合征多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研究应用,论文发表在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》,该项科研论文,受到时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忠镐院士高度关注,汪忠镐院士亲笔给他写了一封信,邀请他参加国际外科学术会议。他在业务管理上同时身兼数职,山东省普外科委员、临沂市外科学会主任委员,他十分重视学科建设、人才培养。率先在全省各地级市综合医院,成立乳腺外科,并被上海市交通大学纳为临沂分中心。在他的推动下,医院的外科技术飞速发展,不仅吸引了周边地区的患者前来就医,还为沂蒙山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外科医生,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。

多年来,魏子国参与临沂市人民医院多项科研成果,其中一项获得市科技成果进步一等奖,为临沂市人民医院成为三甲医院奠定了坚实基础。他的努力和付出,不仅保障了沂蒙人民的健康,也为沂蒙山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
老兵魏子国在社区义诊照片

即便退休后,魏子国也没有闲下来,依旧发挥着余热。他继续在医院坐诊,发扬退役军人的优良作风,开展传帮带工作。还被医院派往河东区妇幼保健院进行技术扶持,他不辞辛劳,早出晚归,全身心投入到帮助她们开展乳腺病的手术治疗工作中,同时积极开展乳腺疾病的筛查工作。几年来成绩显著,为几十万妇女进行了筛查,查出上百名早期乳腺癌患者,让她们得到了及时治疗,为河东区广大妇女乳腺癌的早发现、早治疗、早健康及积极防治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。

在长期的生活和工作实践中,魏子国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家风家训,作为自己前行路上的准则和监督廉洁自律的准绳:

坦诚做人,光明磊落。

忠诚事业,爱岗敬业。

医者仁心,扬善惩恶。

尊老爱幼,勤俭持家。

文明言行,助人为乐。

宽以待人,严于律己。

如今,虽年事渐高,但他的故事仍在这片土地上传颂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医者,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砥砺前行。那一身戎装赋予的坚毅和担当,早已融入他的医道人生,化作无尽的力量,温暖着每一位患者,照亮医学发展的漫漫征途,成为沂蒙山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历程中一座不朽的丰碑。

作者近照

作者王涛 祖籍湖南慈利,1954年10月出生,1972年12月由山东临沂入伍。1974年7月入党,历任陆军二十师步兵五十八团二营六连战士、理发员、卫生员、班长,1979年3月退伍,先后在临沂市市直多家医院工作,任放射诊断医师、影像诊断主治医师、影像诊断副主任医师等。2014年11月退休。